办公室的老李说起自己的斯巴鲁时,总会提到爱车轮胎是多么的“不幸”:地上躺着的衣架是如何如何穿透了他的轮胎,导致他新车就需要去补胎的经历。所以每次他都在抱怨,说为啥就不能发明一个不需要打气的轮胎呢?
我们知道,传统轮胎哪怕是防爆胎,也都存在爆炸失效的风险。汽车高速行驶中遭遇爆胎是非常危险的。而对于军用领域来说,轮胎一旦被击中导致破损漏气,车辆就会失去野外行动能力。因此世界各国从100年前就在研发“非充气轮胎”了。
但是在之前的80多年里,受限于材料的原因,“非充气轮胎很难做到“在保持柔韧弹性的同时保持长寿命”。往往不是做的太硬导致颠簸不停,就是舒适性达标了,但寿命很短。因此“非充气轮胎”一直都无法成为主流。
近10年来,随着材料科技的突破,新的高分子物料早已能完美的平衡舒适性和耐用性之间的矛盾了。但是为啥“非充气轮胎”依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呢?难道“非充气轮胎”它不香么?——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呢?
噪音控制、抓地、舒适减震、高速极限、寿命……其实如今在各大轮胎品牌的实验室里,“非充气轮胎”早已经完美的解决掉了上述的诸多物理性能的矛盾。——但是有一个棘手的问题,他们至今依然无法搞定:轮胎的“软硬调节”。
什么是轮胎的“软硬调节”?我举个栗子来说明吧!卡车空车的时候,开过坑坑洼洼的路段,跳动非常厉害。而同一台卡车满载后,驶过同一条路,显得平稳很多很多。这是为啥?——因为空车时压根就不需要轮胎那么高的压力!(空车时轮胎处于“过硬”状态)
用最最最最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:如果卡车空车时能给轮胎“放放气”,那就不会那么颠簸了!但这和我们的轿车、SUV有啥关系???——别急,继续听我往下唠叨:比如我们以最常见的205/55R16来举例。
办公桌旁刚好就有一条国产飞跃的龙腾轮胎,规格为205/55R16-91V,于是拿来做“教案”:这是老牌知名国货上海回力今年的新品,主打静音和节能。胎面上均匀分布了一圈“吸音孔”也是以往国产轮胎里从未见过的设计。密集钢片沟槽设计进一步降低了噪音。
从规格中我们可以看出:此轮胎负重级别为91,根据轮胎行业的定义我们知道,91表示这条轮胎压力打到2.5Bar之后,可以承受615公斤的重压。想让它“软一点”?贼简单啊!!“放放气”不就完了??!!
“放放气”和“非充气轮胎”又有啥关系??这要从“汽车厂家控制成本”说起:比如说大众朗逸是一款经典的家用A级轿车,中高配的朗逸轮胎规格是205/55R16,朗逸空车重不过就1.2吨而已;而广汽传祺GA5-REV较车是一款新能源B级中型轿车,尺寸比朗逸大好大一圈,“体重”达到1.7吨,但轮胎规格依然是205/55R16。
同样规格的轮胎被用在“体重”不同的车上,这种做法其实很常见。因为轮胎规格有几十种,但是常见的规格就那么几个,也是产量最大的。所以价格就比“非常规尺寸”轮胎便宜很多。汽车厂家给不同的车型安装同款轮胎,本身就能节省巨大的成本。
那么这就导致一个问题:不同“体重”的汽车,采用同规格轮胎,显然压力就要做出调整。比如说:体重1.7吨的传奇GA5-REV和体重1.2吨的朗逸,使用的轮胎规一样,如果都打相同的压力,那么必然只有一个结果:1.2吨的朗逸会非常颠簸。
为了让各自都满足各自需要的舒适性要求,最简单,最省成本的做法,就是让2款车的“标准胎压”不同。“体重沉重”的车轮胎压力打高一点;“比较瘦弱”的车则给轮胎打低一点。就能解决问题了。(因此我们才知道,汽车的标准胎压往往不是简单的2.5bar,就是这道理)
看看!传统的轮胎优势多大呀?!如果未来真的都采用非充气轮胎了,那事情就复杂了:非充气轮胎无法通过调节压力来调整轮胎的“软硬程度”,这样一来皇冠新体育APP,车辆“体重”不同就需要搭配不同型号的“非充气轮胎”。
比如“1.2吨的车需要A型轮胎;1.4吨的车需要B型轮胎,1.6吨的车需要C型轮胎……” 这样一来,汽车厂家就需要采购很多种不同的轮胎型号才能满足需求。这无论是对于轮胎制造企业还是整车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增加。那么谁又会去做这样不划算的事情呢?
虽然“非充气轮胎”依然存在这一条无法和传统轮胎相比的优势,但我不愿意否认它在安全方面带来的巨大优势。毕竟生命无价,所以我依然顽固的等待“非充气轮胎”进一步完善,争取早日解决这个缺点!